调复土7年,简称/复7区0;规划ò区灰场25.9万m2,复土时间为1997年,即复土一年简称复1区;以在土质农作物的耕种和施肥等情况与三个灰场基本相同的清洁区作为对照观察区简称清洁区。采样方法与布点土壤样采自距地表10cm的耕作层土壤(覆土厚度为40),灰样采自距地表55cm深处的煤灰(不能裹带土壤)。各样品剔除石块和其它杂物后用塑料袋密封,现场贴上标签,注明采样时间、地点和编号保;土壤样品与农作物样品的采集地点一致。三个灰场和清洁对照区按地形均匀分布各采集5份土壤样品,5份粉煤灰样品,5份小麦样品,每份样品由5个采集点,采样后均匀汇集而成,所有样品均经四分法处理。
检验方法1样品水溶性氟、总氟、小麦中的氟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1>。o主要仪器pHS-3DC精密数显酸度汁,PF-1氟离子选择电极,甘汞电极,磁力搅拌器,粉碎机,烘箱,马福炉,镍坩埚。粉煤灰样品中氟检测结果(表1)表中显示粉煤灰中氟随覆盖时间延长而减少,第1)7年减少的速度最快,随后的时间段内减少速度渐趋缓慢,可见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氟,并且具有明显的淋溶效应。粉煤灰样中氟检测结果取样地点复14区复7区复1区排放塘覆盖时间(年)1471总氟化物(mg/kg)72.687.51123742.2土壤样品中氟检测结果土壤中水溶性氟、总氟清洁区419.2mg/kg;复14区3.22mg/kg、422.35mg/kg;复7区4.40mg/kg、复1区4.57mg/kg、432.16mg/kg,总氟含量差别无显著性,与水溶性氟无相关关系。土壤水溶氟,复14区>复7区>复1区灰场,经比较当年覆土当年使用的ò区灰场与对照区无差别,且随着覆土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水溶氟含量逐渐增高,一定年限后(7年)变化不明显,与土壤下粉煤灰中氟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表2)。评价土壤受污染的程度我们选取水溶性氟作为评价因子<2>。目前我国尚无土壤卫生标准,我们采取清洁对照区水溶性氟xS作为背景值,用以判别土壤受污染的程度,清洁区x为2.65mg/kg,S为0.3546.背景值为3.00mg/kg(表3)。土壤氟污染的评价结果监测区算术均值(mg/kg)污染指数复14区4.751.52复7区4.401.47复1区复1区灰场土壤基本上未受污染,但已接近了污染边缘;复14区灰场和复7区灰场受到污染,污染程度:复14区灰场略高于复7区灰场。这可能是由于耕作土壤蒸发及毛细虹吸作用,使下层粉煤灰中水溶氟向土层逐渐迁移所致。
土壤中氟监测结果(单位:mg/kg)样品号清洁区水溶氟总氟复14区水溶氟总氟复7区水溶氟总氟复1区水溶氟总氟1,小麦中氟含量复14区>复7区>复1区>清洁区,除复1区与清洁区差别无显著性外,余差别均有显著性。与土壤污染评价结果相一致。
经小麦中氟与土壤水溶性氟相关分析,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8915,P<0.05,各监测区小麦氟污染的程度依次为复14区灰场>复7区灰场>复1区灰场。小麦粒中氟监测结果样品号清洁区复14区复7区复1区由于这次监测时间条件限制,尚未考虑到灰场上种植另一季及其它农作物情况,此外含氟灰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监测研究。